北大接收155所外校的保研生,自己的保研

保研生也称推免生,是普通高等学校按照相关规定,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简称,读研也因此分为保研与考研两个渠道。

一些人把保研生的流向作为观察高校声誉或是办学水平的风向标,认为能够向北大清华人大等院校推荐免试生,表明本科教育质量得到北大清华人大等校的认可。高考中被北大清华人大录取被视为荣耀,保研生被北大清华人大等校接收同样是荣耀。一些学校将此作为一个亮点,正是这种思维逻辑的反映。

本人单独梳理一下北京大学接收保研生的来源院校和北京大学保研生的去向院校。看一看是一种什么情况。

(1)北京大学级招收名硕研,保研生占比62%。统计数据显示,年,北大招收名硕士研究生和余人博士研究生,加起来多名。年,北大毕业硕士研究生人,毕业博士研究生名,加起来是名,说明北大的研究生也处于持续扩招之中,三年扩招了多人。

年北大招收硕士研究生名,其中接收推免生就有名之多,又有3万多人参加北大招研考试。算一算就知道,3万多人也就个统招指标,上岸率只有6%,可见通过统考的方式到北大读研有多难,所以保研最为经济实惠。

(2)北京大学级研究生接收所外校推免生名。在北大(本部)接收的名推免生中,名来自北大(本部名,医学部8名),占接收推免生总数的38.4%。这说明,名推免生分别来自所外校,占比61.6%。

在接收外校的名推免生中,来自38所“”院校的名(占名推免生的43.3%),来自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75所“一流学科”建设院校的名(占名推免生的3.3%),其他40所一般院校推免生只有57名。

在38所“”院校中,推免生超过50名的院校只有武大、南开、中大、山大、厦大、川大、吉大、人大、北师大、南大10校。这10所院校与北大属于同类型,学科与专业重合度高。由此可以看出,不能单凭北大接收的推免生数量作出评判,因为与院校类型相关。但是,就同类型院校而言,还是可以做些比较的,说明这些院校本科教育质量得到北大的认可程度。

(3)北京大学年名保研生只有名去了19所外校。北京大学虽然能够广泛接收各类院校的推免生,但其自身的保研生则很少到一般院校去。这用一些人的话来说,有点掉架。你看,南开大学一名考研生被调剂到东北一所“双非”还认为自己“没沦落至此”,虽然自己未必能够考上,但“傲气”还在。梳理一下北大保研生的去向,也可以看出此种心态。

年北大一共有保研生名,留在本校读研的就有名,占保研人数的近79%。这说明只有名保研生到外校读研,占比21%。不过,北大保研生选择的都是牛校,而且仅有19所。这说明,即使是“”院校也很难被北大保研生所看中。北大保研生看中的院校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有强于或至少与北大平起平坐的学科,二是地理位置一定极优。看一看19所具体院校就知道这两点。

名保研生到坐落于北京的6所院校读研,占到外校读研人数的近65%。这6校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交学院。其中到前4校读研的就有名,毕竟北外和外交学院的学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能够与北大平起平坐的专业极少。

66名保研生到坐落于上海的5所院校读研,占到外校读研人数的近20%。这5校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其中,到前2校读研的就有61名。

51名保研生到坐落于京沪之外的8所院校读研,只占到外校读研人数的15%。这8校分别是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大、华南理工,都是名校。其中武汉大学就有32名之多。

从名北大保研生到外校读研的去向看,主要集中于国科大、清华、人大、复旦、武大、上交、北师大7校,共计名,占名的92%,这说明在北大学子眼里,这7校是相当不错的。在这7校当中,6校坐落于京沪,具有极强的区域优势,只有武大例外,这说明北大学子对武大的认可度相当高。这种认可度也是北大内部认识的反映。

#高考择校#

网友们,北京大学接收了所外校的名推免生,而自身的名推免生中却只有名去了19所外校读研,学校比是8.16:1,推免生比是4.75:1,说明学生认可与学校认可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因为虽然双方都是择优而选,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xz/13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